王俊生:“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 2018年01月23日 14:11:12 来源: 光明日报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综合实力迅速提升的五年,也是中国国际地位迅速上升的五年。著名民调机构皮尤中心2016年的调查数据表明,75%的中国人认为中国国际地位远较10年前更为重要,而认为美国国际地位更加重要的美国人比例和认为欧洲更加重要的欧洲人比例分别只占到21%和23%。过去五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精彩纷呈,首脑外交、主场外交、多边外交等交相呼应。深刻理解与把握这五年来的外交对于理解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也意义重大。

理解过去五年中国外交,必须要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精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党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广泛共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几乎贯穿于过去五年习近平主席参与的每一场重大外交活动中。2012年12月,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时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此后,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等场合多次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2017年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会议上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此后,这一理念又写入联合国安理会、人权理事会和联大第一委员会的多项决议。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面旗帜。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是什么?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给出了清晰的回答。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在中国的语言体系中,“共同体”往往强调一种情感纽带,在“共同体”前加上“命运”则带有一种血缘色彩,体现了中国人重感情的传统。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从利益共同体来看待,这包括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等。在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现有国际秩序中,没有利益的共同体就难以有命运的共同体。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指出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依存性。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今天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前所未有。如何在各国利益日益紧密联系的同时发展出一种共同的、为各国所普遍接受的价值观,进而推动各国的共同福祉,就成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一个超越了不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和文明的理念,强调的是合作而非斗争、融合而非分歧、宽容而非狭隘。正是出于对这一理念的认同,尽管意识形态不尽相同、政策主张也不一致,但是来自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及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去年12月齐聚北京,求同存异,共商人类发展大计。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还包含“责任”意识。过去五年,中国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还宣布将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中国还宣布开展“6个100”务实项目,在减贫、卫生、农业等领域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实际困难等。这就不难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

中国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向世界表达愿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和共同发展的诚意,这尤其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上。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明确指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 2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