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比都北部的埃羌达村小学有378名学生,却只有8间教室,中国在缅甸的扶贫项目将帮助埃羌达村建设新的村小学,包括教室、图书室和宿舍,并提供300套课桌椅。图为埃羌达村小学的学生们对即将建立的新校舍满怀期待。
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今天是中国扶贫专家来村子里协调工作的日子,不少村民从一大早就到村口等着了,中国扶贫项目正给我们带来希望”,位于缅甸首都内比都北部的埃羌达村村长肯瑞对记者说。
肯瑞和其他村民翘首企盼的,是今年2月启动的中国援助缅甸减贫示范合作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与缅甸农业、畜牧业和水利部农村发展司合作,实施单位为云南省国际扶贫与发展中心。项目将在三年中帮助埃羌达村和邻近的敏彬村建设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发展扶持种植、养殖等农村产业以及派遣扶贫专家提供培训等。中方希望通过在缅甸推广中国精准扶贫的经验,助力改善缅甸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村民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感谢中国朋友!”
雨后的埃羌达村道路十分湿滑,一些村民正在对路旁的排水沟进行修补。村民迪达吞说:“村口和村内都是土路,一下雨很难出门。但很快就要修水泥路了,那时候就不会滑了。感谢中国的帮助。”按照扶贫计划,中方将修缮村内道路,考虑到当地雨季降雨量大,还将同时整修道路两侧的排水沟、涵洞等。
埃羌达村村民也将很快告别苦涩的井水,因为扶贫项目之一就是打一口约180米深的水井,建设抽水泵站从地下取水,新建蓄水池、铺设自来水管网到每家每户。记者在埃羌达村看到机井旁已经架设了打井机械,一根蓝色塑料管深入地下,这是进行水质勘测的管子。“勘测水质后,将很快开始打井,村民就盼着喝上甘甜的地下水”,施工队队长对记者说。
除了户户通水外,中国专家们也将帮助缅甸村民们实现家家通电。目前埃羌达全村仅170户通电,占总户数的35%。扶贫项目将配备变压器、输电线,解决全村居民用电问题,并在房屋集中区、重点路段、学校、寺庙等地点实现公共照明。
“我们的村子很快就会大变样,村民的生活将越来越便利,感谢中国朋友!”肯瑞自豪地对记者说。
此外,扶贫项目将帮助埃羌达村建设新的村小学,包括教室、图书室和宿舍,并提供300套课桌椅。“学校成立20多年,因为教室破旧,已经搬了两次。新学校建好后,再也不用搬了,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埃羌达村小学校长拉拉昂对记者说。
“将成为缅甸减贫工作中的标杆示范项目”
埃羌达村是一个由4个村庄搬迁成立的移民村,农田缺乏、用水紧张,并且没有农业灌溉水利设施。村里有483户居民,2200余人,除了务农,农闲时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平均每户有2人在外打工,长年在仰光、内比都以及泰国、马来西亚打工的约170人”,肯瑞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村里的大部分房屋十分破旧,由木板或者竹子编织的材料建成。“农忙时,和丈夫一起种田。农闲时,经营小卖铺。但是辛苦一年,全家收入才60万缅币(约合462美元),两个孩子都上学,生活紧巴巴的”,村民坦伊说。
按每天收入低于1.25美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埃羌达村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3,贫困发生率在65%以上。埃羌达村所在的缅甸中部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缅甸政府目前正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农村发展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付出巨大努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