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融通 互利共赢——在闽粤桂见证海上丝路交流合作新局面 2017年06月21日 20:04:19 来源: 央视网

据交通部网站消息,“我们以东南亚为重点区域,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经济合作与人文融合并重,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取得新进展。”6月12日,谈起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黄祥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口行采访团说。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省区巧借东风,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港口的交流合作,逐步走出了一条互联互通共赢、民心相通融合的新路子。

扩容“朋友圈” 交流方式多样

“因为此前合作愉快,德国汉堡港在与厦门港签署友好港协议后,去年7月又顺利与我们结成友好港。”广州港务局副局长袁越介绍道。

港口“结对子”,逐渐成为中国港口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交往的重要方式,扩大了各自“朋友圈”。

广东省港口与国际港口缔结友好港64对,其中16对为东南亚、中东、西非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开通航线234条。2019年,被誉为国际港航届“奥林匹克盛会”的世界港口大会将在广州召开,更将为广州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我们计划在此期间,与更多的国际港口建立友好关系,探讨成立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合作机制,为港口城市联盟夯实基础。”袁越表示。

地处东南沿海、紧邻台湾海峡,福建在加强与台湾港口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福建港口与东盟国家港口的常态交流机制,加大友好城市缔结力度,促进福建、东盟、台湾三地间的物资和资金流动。近4年来,福建省港口与“海丝”沿线国家14个港口结为友好港。

“在友好港合作框架下,我们正尝试根据不同港口的特点创新合作模式。”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副总经理陈乐章表示,与不同的“群友”开展人员、培训、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为新辟航线、资产并购等提供了机会,也为拓展全球航运业务提供了支点,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福建港口在物流、经贸等方面的集聚辐射作用。

聚焦产能合作 经贸交流上台阶

发挥地缘优势,与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致力于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沿海省区提升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层次和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方式。

“作为海丝国际合作的旗舰项目,中马钦州产业园与马中关丹产业园一道,将努力培育跨国产业链和服务链,升级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能合作。”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朴介绍,凭借北部湾港口提供的良好条件,广西将与马方一道把“两国双园”建设成为“东盟商谷”,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提供新的范本。

采访团还了解到,依托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及自贸区制度创新等形成的畅通海上运输通道,3省区与沿线国家加强港口合作,实现互联互通共赢。一方面,中国港航企业主动“走出去”,建设境外经贸产业合作园区和制造业基地,实现了在更大范围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另一方面,有效地“引进来”,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及全球领先企业在沿海港区及临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

在福建,目前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成运营的码头泊位33个,拟建、在建码头项目18个,总投资约120亿元。2016年,福建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2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6%。

广东、广西也积极采用双边或多边、跨区域、投资、贸易、金融等合作方式,广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国际机构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仅广州港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港口就达20多个,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66条。今年1月至5月,广州港对这些港口进出口箱量累计完成超过45万标箱,同比增长15.7%。

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工商企业——招商局,则是我国港航企业“走出去”的代表。目前,招商局正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全产业链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把经过30多年摸索总结的“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4.0”在“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城市推广、复制,推动当地港口城市高效高质发展。

“蛇口工业区通过30年前港、中区、后城的开发建设,从当年的小渔村变成如今富有邮轮母港特色的低碳新港城,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中有很多与当年的蛇口类似,具有先决复制条件。”谈起“蛇口模式4.0”,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表示,吉布提港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因地制宜做好“前港—中区—后城”的建设布局后,招商局帮助吉布提政府以最小代价、最佳路径实现了老港区的转型升级,吉布提港被逐步打造成区域航运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区域商贸中心。

1 2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