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


2005年,国务院印了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成为新时期指导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丝绸之路是世界最精华旅游资源的汇集之路,汇集了80%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我国境内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主要包括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的众多大遗址,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高昌故城、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多年来,随着大遗址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的推进,上述遗址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和展示。2006年和2012年,国家文物局两次将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泉州、宁波、北海、福州、漳州、南京、扬州、广州和蓬莱等9个城市的50多个遗产点名列其中。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通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建设动态数据库、推进信息传播与推广、推动国际国内合作,深入挖掘丝绸之路遗产内涵,全面呈现沿线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果,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在课题研究方面,中心聚焦“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开展专项课题研究。

中心还组织专家、学者、文物保护者、媒体从业者等专业人士赴丝绸之路沿线各遗产地考察、调研,对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情况展开研究。接下来,中心还将举办专题研讨会、学术沙龙、新闻发布会等系列活动,所得成果集结成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丛书、视频,公开出版发行。中心秉持“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为丝绸之路沿线各遗产地搭建交流、合作、共享平台,在整合各项资源的基础上,邀请智库学者编写系统探究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蓝皮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传播提供宝贵经验。如中心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理念,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对文化遗产数据的记录和传播。

北京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以及相关智库探索建立长期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旨在通过定期交流与对话,促进中外遗产保护领域持续、深入、全面合作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