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西安市政府、中国国际商会、陕西省贸促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大唐西市集团承办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在西安大唐西市召开。专家学者汇聚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献计献策。
研讨会上,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人士围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发表演讲、开展对话。议题包括“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的理论思考,发展文化事业、推动人文交流、加强文明互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运用“互联网+”,推动国际文化贸易做大做强;创新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模式,打造国际旅游“长安号”等议题。与会者还就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明互鉴,建立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机制,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贸易的繁荣,助力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新高地,为陕西和西安积极构建在“一带一路”规划和行动推进中发挥人文交流作用,探索人文交流新机制、新平台等献计献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4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交流机制日益完善,多个层面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驱动力和根基。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指出:“此次会议对于研讨人文交流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陕西将充分发挥自贸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人文交流。同时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带动国际文化贸易,建立完善国际产业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
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对民间组织联合政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人文交流合作给予赞赏。他表示,“文化交流使人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国声智库文化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徐蕴峰应邀出席研讨会。他认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是大唐西市集团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样本工程的又一重要举措。依托丝绸之路丰厚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大唐西市作为隋唐丝绸之路起点的地标性影响力,继续释放大唐西市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和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的高端平台效应,以商贸互通带动人文交流,在寻求利益交汇点的同时扩大文化认同,大唐西市荣膺“一带一路”文化名片及“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样本可谓实至名归。大唐西市应继续挖掘丝路历史文化资源,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发展进程,促进文明互鉴,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树立时代榜样。
在日前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张骞、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郑和等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徐蕴峰表示,国声智库3年前已着手对古今中外的“丝路人”的言论、思想和行动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推出“丝路文库”专项成果。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选题,全面梳理国内外“一带一路”有关言论的丝路文库·《一带一路言论集》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面世。该书收入中外国家领导人、部分政府部门负责人和我国驻外大使发表的“一带一路”有关讲话、发言和文章,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积极回应,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于“一带一路”的建议,智库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丝路会客厅”等媒体声音。
据透露,“丝路文库”系列丛书《一带一路案例集》和《丝路人》正在编撰当中。《一带一路案例集》是《一带一路言论集》的延伸,它的出版将为有志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构提供可参考样本,为更多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作为继《一带一路言论集》、《一带一路案例集》之后的又一力作,《丝路人》记录和总结了古今中外丝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其中既包括张骞、法显、玄奘、杜环等古代先贤,也有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李希霍芬等外国友人,还有当代的“一带一路”建设者、实践家,如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学家、理论家、文化工作者、企业界代表。徐蕴峰表示,虽然这些“丝路人”所处时代、国别、行业领域各不相同,但他们代代接力,共同为搭建中外交流桥梁做出了卓越贡献。《丝路人》融历史和现实为一炉,观照未来,是对“丝路人”形象、生动的注解,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古今中外推动丝路历史进步的杰出代表的认知和了解,并通过讲述“一带一路”人物故事,传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激励更多有志之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