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拥有的公共外交功能,使智库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公共外交理论认为,公共外交是以政府为行动主体,以国外公众为目标受众的外交行为。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公共外交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需要,新公共外交应运而生,新公共外交的行动主体从政府拓展到以政府为主导,以智库、利益集团、媒体和普通公众等为辅的多元化的行动主体,共同构成了当今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的多轨公共外交体系。智库所从事的公共外交被列为“二轨外交”,相对于政府间的“一轨外交”,这是一种非官方外交,方式较灵活、广泛,经常可起到官方渠道难以起到的作用。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等智库机构,于2016 年7 月5 日在美国华盛顿主办了“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和良好影响,对话会上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南海仲裁案就是一张废纸”的观点被全球媒体广泛转载。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影响,是因为新公共外交旨在通过引导公众的态度来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核心是信息和思想的跨国界流动①,而智库在其中凭借与官方决策的特殊关系以及专业政策研究者的身份,在公共外交中发挥了独特而又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加强公共外交是解决我国现实外交难题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黑天鹅”事件频发,不确定性加剧,波澜迭起、充满挑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智库开展和发挥公共外交功能,对全球事务的介入需要打更多“组合拳”,既需要官方外交,也需要公共外交做更多细致的幕后的工作。在现代国际关系中非国家行为常常扮演主要角色,中国外交实践中也遇到了如何同非政府组织打交道的问题;面对国际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公共外交是完善外交工作的重要手段。
现实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成为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中国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扩大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智库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3 自觉用习近平“智库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道路
学习习近平“智库观”,提高我们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道路的自觉性,推动中国智库制度不断完善,是当前智库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智库建设供给侧来看,智库供给侧的大政方针已经得到基本确立;从智库需求侧来看,我国智库纳入决策咨询体制的进程也已经开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需要细化,制定具体的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管理工作规则和办法。由此,本文着重提出和阐述建立健全“智库决策咨询制度”是智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问题,限于篇幅限制,其他不在此论述。
3.1 智库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 年以来,我国智库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不少成果,形成了我国智库建设的春天。一是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性的智库建设的决定、意见、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及配套文件,标志着我国智库建设正迈入制度化建设的新阶段;二是智库建设呈现一派新景象,高端智库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传统智库加快转型发展、社会智库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和竞争力、智库公共外交功能得到高度重视并主动开拓、专业智库快速发展、智库组织形式不断创新等。
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形势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智库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智库功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因此而造成智库实践中许多误解和混乱,致使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创新受到制约;一些传统智库囿于正统地位的优势,转型发展迟滞不前;智库的重要地位没有受到普遍重视;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性安排;缺乏真正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智库提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够多;智库建设整体规划不明确,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创新流于形式,智库资源配置没有形成合力;尤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所批评的“智库研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有的存在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问题,还有的流于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形式主义的做法”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自觉用习近平“智库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道路上,不断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