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栋:“一带一路”——奏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2017年04月18日 16:44:51 来源: 中国文化交流网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国声智库文化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徐蕴峰在北京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图·像思维(易·像学说)提出者张学栋先生进行了交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势而生、“一带一路”大格局顺势而为、“融媒体”智库乘势而上和中华深邃智慧蓄势待发”等几个角度,谈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学习思考,同时,对融媒体智库,做好“一带一路”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传播提出了建议。

兹录之,以飨读者。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势而生

徐蕴峰:我们注意到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的演讲时指出,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将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公平正义,推进共同繁荣。

关于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在21世纪人类文明的大家园中,各国虽然历史、文化、制度各异,但都应该彼此和谐相处、平等相待,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摒弃一切傲慢和偏见。唯有如此,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当今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随着商品、资金、信息、人才的高度流动,无论近邻还是远交,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已不符合时代要求。    

张学栋:学习中,我注意到,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正式提出最靓的关键词。我们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上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也就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任何一国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在独立封闭的环境中实现了,必须跨、必须通、必须破、必须聚、必须融。今天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村落,开放共生和谐共赢合作共享是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在深刻把握世界发展态势的前提下的中国智慧合时代体现。

二、“一带一路”大格局顺势而为

“一带一路”其实是大框架,是高平台新格局,并非是具体项目群的简单叠加。“一带一路”可以均衡我国的未来开放格局,正如雄安新区是致力于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一样,“一带一路”着眼于推动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拓展国家新的开放发展空间,在共同打造跨文化、跨语言、跨民族、跨洲际的海陆开放发展的经济“生态”走廊,目的是以共同发展来拓展发展的空间,实现共同繁荣。

徐蕴峰:“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国对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国际秩序的践行与开拓。有了这个特别的框架和巨型的平台,特别有利于实现从亚洲到欧洲,到非洲的延伸和拓展,我们的智库亦有了研究的广阔空间。

张学栋:是的,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对于中国崛起,还是对于人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从“国际社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转变,其实是全球化进程中,释放出来的资本、技术、信息、劳动、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配置所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全球化,地球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徐蕴峰:信息化浪潮将整个世界联结在一起,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再也不能孤军作战,需要全球协同发展。

张学栋:“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展现出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合作性,它在尊重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强调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提倡正确义利观,倡导亲、诚、惠、容等周边外交新理念,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倡导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倡导遵守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合作构建“一带一路”等等,内涵深刻意义广大。

1 2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