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要求--“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要求。2013年8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时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四种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种大国形象”:“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向,也为新时期对外传播指明方向。
五种范式--历史故事、发展故事、执政故事、文明故事、天下故事,构成讲好中国故事的五种范式。《习近平讲故事》一书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写出版,非常生动地描述了习近平同志讲故事之“五道”,包括:第一,历史故事,讲清中国历史文化变迁演进之“道”。2014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提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第二,发展故事,讲清中国发展改革之“道”。第三,执政故事,讲清习近平的治国理政,并参与世界治理之“道”。第四,文明故事,讲清中西文明互鉴,推动人类进步和发展之“道”。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五,天下故事,讲清中国外交思想中正确的义利观。不管是“计利当计天下利”“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还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都体现出中国所秉承的正确的义利观、发展多样性、以及道并行不悖的和平发展观,阐释中国梦与其他国家和人民梦的目标一致性,推动相互理解、帮助和共同前行的愿景。
六大思路--“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起点。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思路的表征和成果,要求用大传播的理念指导中国故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里面包含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六大思路。相比媒体和媒介通过信息传递讲好中国故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则是通过知识生产讲述中国故事。因此,习近平有关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与讲好中国故事是密不可分的。
讲故事到更高的层面,更深地体现出来的是文化哲学的冲突。其实,每个中国故事的讲述都离不开文化哲学的内蕴。一个新闻故事或者发展故事的讲述,如果没有较高层面的立意,没有不具有一定抽象的思考和长远的眼光,尤其是将眼光投放到历史和文化哲学的层面上,故事就容易层面平庸,特色尴尬,没有影响力,也是很自然的。因此,讲故事的人群要从媒体扩展到学术研究,从信息生产领域演化到知识生产领域。这就需要鼓励学术走出去。学者的交流,是一种知识生产,在某种程度上相比于媒体的信息交流,具有稳定性、长远性和价值观的内涵。鼓励学术、学者走出去,不仅可以丰富和提高学术水平,还可以在中观和知识层面影响国际同行,进而产生中心扩散效应,最大限度提升和巩固国际传播效果。(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飞)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