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将其写入党章。我们看到,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由点成线、由线及面,日益改变全球经济合作方式,不断开拓国际合作新空间,不仅推动了沿线及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使沿线及相关各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深层次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关系与国家统一研究室主任、教授赵磊。
“一带一路”建设要通商脉兴文脉,企业应“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辽宁日报:从近几年“一带一路”建设实践来看,中国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而更多民营企业由于担心存在风险等原因,尚未达到理想的参与状态。您认为中国企业该如何跟上国家倡议的思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赵 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企业中,国有企业是主力军,民营企业是生力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业应更积极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唱好这三部曲。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加快“走出去”步伐,以增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有效整合与转化全球资源,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真正培育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走出去”往哪走?不仅要走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要走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应该看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大多是成熟市场国家,如日韩与欧美等。中国企业既要走到新兴市场国家,也要走到成熟市场国家,多关注成熟市场的资质、技术、标准等,这些恰恰是我国企业的短板。让什么“走出去”?“走出去”的不仅是中国产品、中国服务,更应是中国品牌,不仅要看体量、规模,更应该重视品牌及品牌价值。
企业“走出去”不能只注重项目本身和经济红利,更要与驻在国进行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融入,也就是“走进去”。为此,就需要打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人文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也就是说,“走进去”需要企业不仅重视商脉,更要重视文脉。与相关各国共同挖掘深藏于“一带一路”中的文化脉络,文脉激活了,商脉就会更加畅通。
最后还要“走上去”。中国企业要积极在文化、价值、标准、话语权等层面发力,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以全新的社会责任观履行社会责任,给驻在国带来某一领域的整体提升,获得高度认可。还要注重标准上的对接和提升,从而全方位塑造中国企业的新形象、新实力。
辽宁日报:您提到的“商脉”与“文脉”似乎是一对很有启发的范畴。
赵 磊:我认为“一带一路”有两条脉络,一条是商脉,商品流通的脉络,展现经济热度;一条是文脉,文化交流的脉络,彰显并传播先进文化、制度、理念的脉络,洋溢文化温度。打通商脉,在国内就要解决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相关问题,通过“一带一路”等务实路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就要通过“一带一路”等新合作动能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问题,让世界经济走出低迷,打造并保持一个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贸合作通道,更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要构建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为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创造积极的文化条件,这是“一带一路”文脉的具体体现。
辽宁日报:这一建设思路与西方奉行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赵 磊:通商脉、兴文脉,实际上体现了中国外交思路的鲜明特点,那就是经济工程加通心工程。什么是通心?外部没有威胁,内心没有恐惧,从而有安全感。要达到什么目的?国人对我们的国家有归属感和依赖感,外国人对我们这个国家有欣赏和认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两大支柱,即新型国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发展层面的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文明层面对同舟共济理念的由衷认同。合作共赢与“一带一路”的商脉属性紧密契合,价值或文化共振与“一带一路”的文脉属性高度匹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