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国家文物局
(解码·文化消费升级)
开栏的话
票“秒空”的演出、“人从众”的展览、新修建的公共设施……这些渐成日常的场景,无一不折射出当下文化市场的火爆、文化需求的庞大。本版今起推出“解码·文化消费升级”系列报道,关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浓的“文化味儿”,循着逛博物馆、听音乐会、追网络综艺等迥异却都走俏的文化样式,看看文化消费的生长路径。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08年至今,我国博物馆的数量呈现明显加速增长之势。截至2017年底,全国在各级政府备案的博物馆达到了5136家,每年新增博物馆平均在180家左右。
观众的增长更为惊人,最近3年每年的参观人次增量都在1亿左右,到2018年底博物馆参观人次已达到10.08亿。由于观众增长太快,今年两会期间,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博物馆正处于“成长期的烦恼”。面对平均每两天就诞生一家博物馆的速度,有国外媒体称“中国正在以超现实的规模开办博物馆”。
年轻观众多了
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新方式
“把参观博物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当许多人尚把这句话作为口号时,来自杭州的姚熙远已经身体力行了10余年。从八九岁开始,姚熙远利用假期几乎走遍全国,逛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博物馆。也得益于这个爱好,今年他收到了芝加哥大学人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这些年的积累让我能很具体地说出申请人类学专业的原因。”姚熙远说。
在10余年的博物馆之旅中,姚熙远感受到了两点变化:一是国内博物馆的人气渐旺,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带着孩子参观,也会更加专注于展品本身;二是国内博物馆的多元化趋势明显,除了收藏历史文物的博物馆之外,行业博物馆也越来越多,“我参观过一些很有特色的博物馆,如矿山博物馆、某一菜系的博物馆。中国历史悠久,随便选取一个方面展示都很有文化内涵。”姚熙远说。
南京理工大学大三学生陈金廷同样是博物馆达人。高中时,陈金廷就整理出南京65家博物馆的信息,发布在微博上供游客使用。如今一到假期,他常常到博物馆参观,仅南京博物院每年就要去20多次。
参观了这么多博物馆,除了收获知识,还有心情。“有时候自己会很急躁,心情会不好,博物馆的环境能让我安静。”陈金廷说。
现在像姚熙远、陈金廷一样喜爱参观博物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各大博物馆的参观者中占比最大的基本都是年轻人。首都博物馆一项观众调查显示,18岁以下的参观者和家人一起参观的占到了43.9%。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调查也发现,19岁至30岁之间的参观者占总人数的比重最大,达44.62%。许多年轻人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出游时的必备项目。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张颐武分析,随着社会教育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年轻人对高品位审美活动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高品质文化与流行文化紧密结合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各地热情高了
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吸引游客创收的重要渠道
和以前比,知名博物馆的人气越来越旺。陈金廷说,现在参观南京博物院,必须提前一天预约才能参观。
“和国外相比,中国的绝大多数博物馆都是免费的,这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姚熙远说,“降低了门槛,否则100多个博物馆看下来,门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自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参观者的人数就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国近九成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有专家称,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机构向社会免费开放,堪称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文化领域影响最大的惠民政策之一,不仅对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现在,博物馆已经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吸引游客创收的重要渠道,各地开办博物馆的热情更高涨。江西计划今年建设10家博物馆,其中包括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新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等。据江西省文化厅博物馆处介绍,目前江西70余个县(包括县级市)里只有6个县还没有博物馆,“我们的目标是县县都有博物馆。”河南洛阳提出建设“博物馆之都”,计划到2020年博物馆总数达到100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