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法院推出关键三招为优化自贸区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 2019年05月27日 17:11:2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6.jpg

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揭牌。(记者 何龙 摄)

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是立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新型法院。成立四年多来,前海法院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着力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机制,打造域外法查明与适用的“前海名片”,建设多元化的国际商事纠纷化解平台,并通过上述关键三招,满足域内外商事主体多元的司法需求,为优化自贸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

2019年5月中国营商环境研讨会暨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发布会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显示,深圳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三,技术创新环境领跑全国。自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至2018年年底,前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155家,实际利用外资155.42亿美元,占广东省自贸区80%。

第一招

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机制

前海法院集中管辖深圳市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前海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6414件,其中涉港商事案件4594件,位居全国法院第一。前海法院副院长张彬介绍说,“为了有效提升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判质效,我们自2017年起系统推进6方面27项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机制改革措施,积极构建更加高效权威的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机制,及时回应域内外商事主体司法需求,助力优化自贸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提升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判能力,前海法院建立“精英法官+港籍陪审员+专家咨询”的专业审理机制,组建专门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合议庭和“一带一路”商事审判合议庭,选任多名具有普通法学习背景、外语能力强、涉外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打造一支专家型法官队伍。2016年、2018年先后聘请两批32名港籍陪审员。截至2019年4月,港籍陪审员共参与审理案件329件,提升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理的公信力。另外,还针对自贸区案件特点,建立由域内外金融保险、国际贸易、知识产权、证券期货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智库,对复杂疑难案件提供专业咨询意见,促进案件专业化审理。

为提升涉港案件纠纷化解效率,前海法院探索建立当事人转交送达制度。在坚持有效送达的基础上,在涉港案件中采用当事人转交送达的方式,即法院委托原告将涉港案件法律文书送达给被告。在一件涉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中,原告和其中6名被告住所地均在香港。通过当事人转交送达机制,原告在一周内成功将开庭传票转交给被告,大大缩减送达时间,确保庭审顺利进行。

前海法院通过全面推进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机制改革,有效提升了审判质效。据统计,该法院平均审结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的时间为9.6个月,较集中管辖前深圳基层法院审结此类案件效率提升近50%。

第二招

打造域外法查明与适用的“前海名片”

“前海法院能够准确查明和适用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法律,对于投资者的权益是比较好的保护,这样前海就有一个比较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可以吸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前海投资,或者说跟我们中国的民事主体进行商事方面的投资交往,有利于中国的扩大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前海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法官彭亮介绍说,前海法院一直致力于把前海打造成一个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让前海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在国际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争取让前海成为中国法治城市的一个靓丽名片。

据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统计,约76.5%的企业表示愿意与在前海注册的港资企业签订适用香港法律的合同。为了保障域内外商事主体依法自由选择适用域外法律,前海法院完善了系统化的域外法律查明与适用机制,制定《关于审理民商事案件正确认定涉港因素的裁判指引》,实现涉港因素认定的制度化,为当事人自由选择适用香港法律提供指引和参考。制定实施《域外法查明办法》,进一步明确查明途径、查明主体和查明责任,以及域外法查明的审查程序、专家意见认定等,充分保障域外法“查得明”“用得准”。

1 2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