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人口,而且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把改革创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现代农业擘画出发展的新蓝图。 农业的持续稳步发展,给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也对世界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农业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领域,也是优势和特色领域。目前,我国在沿线国家开展的农业投资合作项目超过650个,中国有51%的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存量达到94.4亿美元,投资占比76%。顺应农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的共同关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将持续升温,合作机制将不断完善和创新。 (陕西省省长刘国中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
新型智库是推动我国“三农”工作的一支重要智力支持队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诸多成就,离不开智库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作用。由国声智库和“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共同推出的“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致力于新型智库成果“一体多元”的转化与应用,通过整合链接“智、政、产、学、研、媒”等优势资源,创新“智库+平台+知识产权+投资+产业+大数据+城市”新模式,以智慧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打造智慧科学产业生态链,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战略发展大局。 (国声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赵一丁教授向陕西省省长刘国中汇报工作)
“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设置“智库观农业”板块,聚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探讨农业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之策,建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促进“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总结成功经验,挖掘样本案例,助推我国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智库观农业”研究梳理了国内国际依靠科技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典型案例,提出应重点关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总结推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杨凌模式”,为其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作为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集聚了雄厚的农科教优势资源。依托区内两所大学,围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杨凌示范区研制推出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经验、新模式,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围绕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形成的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多主体参与、多模式协同发展的“杨凌模式”正在被国内许多地区乃至其他国家学习和复制。杨凌示范区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唯一的农业特色自贸片区,还是我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四大科技展会之一“农高会”的举办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持续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发展“科技+农户”“科技+合作+产业链”等新型融合体,探索形成了具有杨凌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9年6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提出,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为杨凌示范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契机。
“智库观农业”认为,杨凌示范区要把握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担负起“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领头雁和排头兵的使命,还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工作重点、实现机制创新和资源共享,打造核心竞争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