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莹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是一个了不起的故事,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旅程,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去年底,在一部面向全球播放的英文纪录片《中国专利》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如此评价。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伴随改革开放起步,用数十年时间走过西方知识产权体系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在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增添“正能量”。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从“零”起步,较短时间内建立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入了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与全球8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或区域性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始终是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参与者、维护者,一直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多双边事务,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全球治理。
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不断创新发展。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取得一批务实成果。2019年,中国与欧盟完成历时8年的中欧地区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谈判,对地理标志设定了高水平的保护规则,并在附录中纳入双方各275项具有各自地区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包括欧洲的“帕尔玛火腿”“爱尔兰威士忌”及中国的“绍兴酒”“霍山黄芽”等。
印度尼西亚今年1月28日批准了《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成为第30个批准该条约的缔约方。2012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在北京缔结该条约。该条约填补了视听表演领域给予表演者全面保护的国际条约的空白,按规定将于4月28日对其30个缔约方生效。
各国权利人“一视同仁”
知识产权不仅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技术创新的“助推器”,是贸易全球化的桥梁和纽带。截至2019年底,中国专利、商标申请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已公布的2017年和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在《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二,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提交的商标申请量居世界第三。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者和创造者。
“经过大约40年发展,中国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已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知识产权保护达到国际水平,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评价。”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单晓光教授对新华社记者说,在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过程中,中国朝着加强保护、优化政策方向做出了巨大努力,坚持为中外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有效保护。
美国知名专利博客Patently-O发文说,外国权利人在华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能够依法胜诉和获颁禁令,表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是公平、公正的。
中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每年给国外权利人带来巨大收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对外支付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已超过340亿美元。
以开放的态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和创新活动的“热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版《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指出,全球创新活动一大发展趋势是,在地域上越来越向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5个国家的大城市热点地区集中。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为何能持续数十年高速发展?其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备受国际社会瞩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认为,中国将知识产权置于战略高位,在各个经济领域都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持续数十年表现出长期政策决心,这些经验值得与其他国家分享。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会长勒娜·里盖蒂·佩洛西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之所以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是得益于中国经济主体与世界经济主体的需求越来越趋于一致,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更多共识;二是中国培养出许多具有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人才,他们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通过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等方式,中国也在积极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智慧,更加自信地融入知识产权全球合作。例如,作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务实成果之一,中国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的首批知识产权硕士已于2018年顺利毕业,把从中国学到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经验带向世界各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