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试验田”成“丰产田” 2020年04月22日 16:55:42 来源: 新华网

从挂牌伊始至2020年2月底,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65271户,注册资本2.2万亿元,其中累计新增外资企业2707户,实际利用外资100.17亿美元;自挂牌伊始至2019年底,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1029.23亿元人民币,区内企业累计新开立本外币账户8.1万个,跨境收支2117.5亿美元。

渤海之滨,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天津一直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高地,5年前我国北方首个自贸区在这里挂牌成立,让整个区域的开放进入了新的篇章。5年来,这里制度创新蹄疾步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兴产业特色十足。

一组数字清楚地展现出天津自贸区发展成绩:从挂牌伊始至2020年2月底,这里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65271户,注册资本2.2万亿元,其中累计新增外资企业2707户,实际利用外资100.17亿美元;自挂牌伊始至2019年底,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1029.23亿元人民币,区内企业累计新开立本外币账户8.1万个,跨境收支2117.5亿美元……天津自贸区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新”字当头:

走在改革前沿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一贯坚持。在前不久毕马威出具的一份制度创新成果评估报告中写道:在2019年天津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方案中,55项制度创新成果特色鲜明,有效发挥了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作用。

敢为人先,就是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在挂牌五年中,天津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深入推动‘放管服’、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试点,着力培育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显著成效,贡献了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天津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创新发展局局长张忠东表示。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据统计,截至目前,天津自贸区累计实施432项制度创新措施,累计向国家上报5批182项试点经验和51个创新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27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贡献度名列前茅;向全市和相关区域复制推广328项经验案例,发布7批65个金融创新案例,在为国家试制度、为区域谋发展中探索新路径,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有力地发挥了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

而在新的一年中,这里又吹响了深化改革的“新号角”。天津自贸区管委会在全国自贸区管委会中率先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设立专司制度创新的法定机构,即创新发展局。这里将推行全员聘任和岗位绩效工资体系,制定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最大程度激发人员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特色探索:培育新兴产业“森林”

近年来,天津先进制造业实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与之相联系的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也是天津自贸区创新探索的重点领域。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进一步拓宽了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范围,通关模式持续简化、管理流程不断优化、一个个企业实际“痛点”有效解决,为企业集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激发了保税维修业发展活力。

上周,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传来一则喜讯,公司获得了中国民航局批复,具备空客A320neo定检大修能力,这也标志着天津海特的维修能力迈上新台阶,将迎来更广阔的航空维修发展空间。

“A320neo系列飞机在全球交付已经超过千架,且初期交付的A320neo已逐步进入定检周期,市场需求巨大。天津自贸区挂牌设立5年来,积极助推企业保税维修业务开展,多项试点政策及创新举措出台,增强了保税维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海特自2019年以来已完成2架境外飞机客改货业务,同期还完成飞机保税维修6架次。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再制造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区域内维修再制造及其配套企业、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已经形成了紧密联系和优势互补。截至2019年底,天津自贸区累计落户60多个航空、船舶制造维修及培训机构等项目。而天津自贸区总结出的9种保税维修再制造的创新模式,经专业机构评估,极具复制推广价值。这些创新模式的探索,满足了飞机维修、“客改货”、部件延伸维修、适航性检测、信用评定和保税仓储等10个方面的创新需求。

1 2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