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沿着“一带一路”追梦“百年设想” 2023年09月14日 16:22:24 来源: 新华日报

此番景象,引起我国已故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孙子胡复孙的关注。他特意找出有关书籍,查阅爷爷当年在连云港的考察报告——

1934年夏,胡焕庸带领中央大学学生考察连云港后提出:“陇海路之西端终点,本定兰州,若此线一旦全部完成,东起连云港,西达兰州,则整个西北之开发,将以此为唯一命脉。此路将来,更有延长至新疆接通俄属中亚铁道之可能,如此则海州且将成为欧亚陆路交通之终点。”

从海边,向西行。这一去,就是百年。这条始建于清朝,全线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陇海铁路,正是在今日中国,连接着海洋,打通了一条通往世界的路。

征途漫漫,陆海两端拼发展

轨道茫茫,汽笛声声。在港区内行走,如同走进“钢铁森林”。在似庞然大物的万吨巨轮前,在排成小山一样的集装箱旁,在数十米高的龙门吊下,人会显得格外渺小。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抬头望去,一行醒目的大幅标语,显示着港城人的巨大决心:贯通大陆桥,扬帆太平洋!

42岁的岸桥起重机驾驶员陈凤阳,在港口工作18年。他轻推摇杆,驾驶室便径直悬空滑向轮船泊位上空40余米高的位置。从高处望向大海,天地辽阔,更显壮观。陈凤阳顾不上欣赏美景,他要和时间赛跑。最多一次,他一天装卸300个集装箱,平均两分钟完成一个。“最近几年的活更多,我一直拼命吊,既给货主多省些停泊费用,也为自己多挣些钱。”

奋斗,铺就一条发展大道。

1934年,初建成的连云港港口只能停靠两艘3000吨轮船。如今,这里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85个,最大靠泊等级达到30万吨级。

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过境运输第一港,中国出口胶合板第一港,中国进口有色矿、红土镍矿、木薯干第一港……一个个“第一”既是港口的骄傲,也讲述着中国在陆海两端与全球贸易交往的故事。

哈萨克斯坦,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有着丰富的农业和矿产资源。不过,这里的轻工业薄弱,日用消费品较为匮乏。

“我们过去出口基本是挖矿卖,进口也多是生活用品,买来就用,拆开能吃。”说着一口流利中文,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哈方员工马合江看到了变化:“现在的出口产品附加值更高,比如亚麻籽变成了亚麻油。”

“一带一路”倡议激发了各地扩大开放的热情,一大表现为“班列热”。目前,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仅江苏就有5个城市开通图定班列,3个城市拥有接续班列。

竞争,显而易见。而连云港班列开行量接近江苏“半壁江山”,这是一座城、一群人拼搏的结果。

2015年8月31日,在中哈两国元首见证下,江苏省政府与哈国铁公司签署共同发展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和中国连云港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区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新项目签约,标志着中哈合作项目向纵深推进。上合基地、中哈基地形成“双轮驱动”,与中欧班列构成连云港“两基地一班列”新发展格局。

嘱托在心,责任在肩。从公司总经理,到货场保管员,连云港上下都意识到,必须把服务搞上去,让实力更强大。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内,密密麻麻排列着1763个集装箱位。这里的年最大装卸能力,达到41万标箱。记者好奇,这么多箱子,怎么找?

望着大屏幕上的园区实时画面和电脑里的一个个指令,该基地调度班长成飞的语气很淡定:“现在靠信息化,每个箱子都有‘身份证’,每个箱位都进入系统,从人找箱变成大数据找箱。”

船车直取“零等待”、“保税+出口”集装箱货物混拼……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仅在近4年就探索形成155项创新成果,以全省1/5的自贸片区面积,贡献了近1/3的省级及以上制度创新成果。

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

打开连云港港口版图,主港区上下“两翼齐飞”。地处南翼的徐圩新区是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也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已引进38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约5000亿元,成为连云港发展临港产业最大的“潜力股”。

绿树环绕成林,河流蜿蜒如画,徐圩新区和记者印象中的化工园区完全两样。据统计,这里近10年因为环保原因婉拒了共3800亿元的“不过关”项目。2022年,徐圩新区PM2.5浓度日均值24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优良率90.7%,连续两年位居连云港第一。

1 2 3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