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海外业务之争,考验的是阿里、拼多多的“中枢大脑”——决策者们对全球版图规划的精准目光。财报披露,今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国际零售商业收入为171.38亿元,同比增长60%。阿里表示,“增长主要是由于各主要零售平台的稳健表现带动下,零售商业整体订单的强劲增长,以及变现率的提升。”本季度,国际批发商业收入为49.85亿元。拼多多刚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也披露了跨境业务的良好运营情况。财报显示:截至目前,多多跨境已覆盖除食品、日化品外的所有品类,深入百余个国内产业带,助力万余家工厂成功出海。
市场份额之争:
遭遇电商“洋巨头”低价策略“快打慢”
事实上,当跨境电商的“中国龙”们来到海外市场,也遇到了亚马逊等境外电商“洋巨头”的阻击。不过,中国跨境电商依靠出色的定价策略和数字化技术,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市场。
“在海外业务上,拼多多延续了当初在国内电商打法。通过低价模式迅速吸引了一波海外消费者,并且以快制胜。”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多个新兴的跨境电商能迅速占领海外市场,“低价”法则是其中之一。据悉,Temu在去年上线之初,在平台推出“一分购”专区,该专区涵盖的品类非常广泛,包括项链、T恤、太阳镜等,每个账号只需要花费0.01美元便可以包邮到家。彼时,为了快速打开市场,Temu上线后推出支持所有商品免费包邮政策,支持3个月超长时间的免费退货服务。同样,为争抢东南亚市场,TikTok Shop也使出了“低价”的大招。
在中国互联网大厂的步步紧逼之下,曾经全球用户活跃度第一的亚马逊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据亚马逊公布的其2022年财报显示,亚马逊去年全年净亏损27亿美元,创造了其“历史最差成绩”。根据外媒报道,今年许多卖家收到了来自亚马逊的通知邮件,要求他们重新调整价格(降价)才能重新上架销售。
此外,来自中国跨境电商的智能科技手段,还让诸多海内外商家“上手极快”,大大降低了做外贸的门槛和成本,也助推了商品的低价“上架”。日前,一位商家向记者演示了其在阿里国际站上“上架商品”的简单过程——只需上传一段基础版的视频,系统马上就根据视频场景和商品,自动帮商家一键生成增加了商品亮点字幕和智能外语语音讲解的视频。据悉,这么神奇的效果,是当前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为商家提供的AI智能化助手。不仅如此,智能商家助手的翻译功能,还让外文词汇匮乏的国内中小商家实现与海外客户的即时“对答如流”。
行业观察:
长期发展品质需优先
当前,无论是阿里国际站的B2B模式,还是阿里速卖通、Temu、TikTok Shop的B2C模式,中国跨境电商“军团”集体“出海”初见成效,在全球电商格局中的比例越来越重。尤其是这些平台让卖家拥有了非常低的出海门槛,“国货出海”也在全球电商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电商平台也借助新技术带来的数字红利,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更多用户,在全球电商圈中的分量与话语权也在扩大。
不过,问题也是突出的。中国跨境电商拿手的“低价”这一杀手锏,固然能够快速抢占市场,迅速将规模做大,但实际上,低价背后,不少跨境平台的部分产品质量也同时受到质疑。有证券研报指出,低价要建立在“物美价廉、性价比更高”上。这意味着,中国的跨境电商们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需通过补全自身商业链条、开拓新模式,降低运营成本,保障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强化竞争壁垒。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