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 2024年12月05日 14:04:45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11月15日上午,随着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被称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

2013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欧班列应运而生。声声汽笛响彻亚欧大陆,10余年来,开行规模不断扩大,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能力提质升级,中欧班列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已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物流品牌。

日前,笔者自北京出发,沿着四川成都、重庆、湖北武汉、浙江金华、江西赣州一路,探访中欧班列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

服务网络覆盖亚欧

11月15日上午,重庆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雾气中。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的团结村站,一派繁忙景象。

远处一架架橘色的龙门吊下,码放着整齐的集装箱。铁轨上停着一列火车,车头中间写着“东风”,前面悬挂着一块红色牌子,上面写着金色大字——“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万列”。场站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正为这趟即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列车,做着发车前最后的准备。

“X8083出发!”作为第10万列中欧班列的驾驶员,李峰稳步登上驾驶室,缓解制动机、推动前进手柄……熟练完成一系列发车前准备工作,列车缓缓启动。

“很幸运,赶上中欧班列的重要时刻。”看到车前的人头攒动以及堆放的大量货柜,李峰不禁感慨万千。

李峰刚到重庆团结村的时候,“那时仅有一条轻轨和几栋民房,方圆几里荒凉又萧瑟。”如今厂房林立,物流园区车水马龙,中欧班列频繁穿梭。他也一路见证着中欧班列带来的巨大变化。

李峰的师傅江彤是中欧班列最初开行时的司机,在师傅的调教下,李峰的成长越来越快,成为同批次最早当上指导司机的徒弟,从师傅手中接过了“接力棒”。由他值乘“第一棒”的X8083次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经达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从阿拉山口出境,到达目的地杜伊斯堡,全程行驶一万多公里。一根“接力棒”,见证的是事业的传承和不断延展的开放之路。

据国铁集团货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铁路部门在国内已铺画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93条,联通中国境内125个城市。“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中欧班列境外通道网络格局日趋完善。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10点20分,“呜——呜——呜——”,火车发出三声嘹亮的鸣笛,震耳欲聋。车轮开始滚动,加速向前。它的启程意味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

看着驶出站台的中欧班列,重庆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机国际销售部总监康钦彬格外感慨:“我们是中欧班列的首批客户,班列破解了我们的物流难题。”

“10多年前,重庆产品出口要么向东经沿海地区‘漂洋过海’,但时间过长;要么通过空运,但成本过高。”康钦彬说,中欧班列(重庆)线路开通后,公司的产品运至东欧地区的时间缩短50%以上,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如今,中欧班列带动重庆外向型产业实现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

从“一条线”编织成“一张网”,中欧班列为许多地方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助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实现梦想。

上午9点,义乌国际商贸城开门营业,这是一个巨型商品世界。沿着空中连廊从一区走到五区,最便捷的线路也超过3公里。穿梭在纵横交错的商铺之间,笔者眼前所见的外商数量与交易热度不减。

义乌冥卡贸易公司的总经理米卡来自吉尔吉斯斯坦,2016年到义乌商学院求学,毕业之后便留在义乌创办企业。“义乌中欧班列开通之后,货物的运送方便了许多。我采购的小商品通过义乌中欧班列抵达铁路阿克苏站,再通过口岸出口至吉尔吉斯斯坦。时间上的缩短和班列的常态化运行,让我在进出口贸易商品的调度上更加自如。”她说。

在西班牙从事小商品贸易的徐设飞是班列开通的受益者,他在西班牙的小商品批发城设有自己的门店。中欧班列的开行,提供了全新的物流方式。每年,他都有大批量产品在西班牙和中国之间的铁轨上“穿行”。

1 2 3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